產業新聞

2025 10/4 ~ 10/10 量子產業新聞

# 10/4 ~ 10/10 量子產業新聞
  1. Clarke、Devoret 與 Martinis 榮獲 2025 年諾貝爾物理獎:揭示「可觀測電路中的量子效應」
  2. QuantWare「Contralto」量子處理器榮獲 2025 年 Quantum Effects 大獎:引領量子錯誤校正新時代
  3. IBM 推出 AI 驅動的加密管理平台,迎戰量子時代資料風險
  4. NTT Research 打破「一晶片一功能」極限:發表可程式化非線性光子晶片
  5. Q-CTRL 量子導航系統入選《TIME》2025 年最佳發明,重塑全球定位技術新格局
##

Clarke、Devoret 與 Martinis 榮獲 2025 年諾貝爾物理獎:揭示「可觀測電路中的量子效應」

Nobel Prize 2025 Quantum Circuits
2025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:John Clarke、Michel H. Devoret、John M. Martinis

2025 年 10 月 7 日,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 **諾貝爾物理獎(Nobel Prize in Physics)** 頒發給三位開創性量子實驗物理學家——John Clarke(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)、Michel H. Devoret(耶魯大學)與 John M. Martinis(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),以表彰他們 **在可宏觀觀測電路中揭示並控制量子效應**(for revealing quantum effects in macroscopic circuits) 的卓越貢獻。 - **獲獎研究亮點** 1. **從超導電路到量子位元的誕生** 三位物理學家證明宏觀電路元件(如超導迴路)能展現微觀量子行為,如能階離散化與相干疊加,打破了「量子效應僅限於原子尺度」的觀念。 2. **量子測量與退相干理論** Clarke 與 Devoret 的研究開啟「量子噪聲」與「量子放大器」領域,使人們能在電路層面觀測量子漲落與退相干過程。 3. **量子運算硬體實現基礎** Martinis 團隊於 2000 年代初期構建高相干性的 Josephson 量子位元,成為 Google、IBM 等現代超導量子電腦的技術根基。 - **為什麼這值得關注?** 1. **奠定超導量子計算的理論與實驗基礎** 若無他們在「可控制的量子電路」研究中的突破,現代量子電腦(包括 IBM、Google、Rigetti 等平台)幾乎不可能成形。 2. **跨越古典與量子世界的實驗見證** 他們的研究證明了量子行為能在宏觀尺度中被穩定保存與操縱,是量子科技時代的轉捩點。 3. **激勵新世代量子科學家** 此次獲獎不僅表彰個人成就,更象徵從「量子觀測」到「量子工程」的世代交替。 - **生態系與未來展望** 這項諾貝爾獎的頒發,彰顯了「量子電路」作為現代科技核心之一的地位。從 Clarke 與 Devoret 在 1980 年代的 SQUID(超導量子干涉儀)研究,到 Martinis 在 Google Quantum AI 推動的百量子位元處理器,這條研究路線串起了 從基礎物理 → 量子硬體 → 產業應用 的完整鏈條。未來,該領域仍將持續影響量子網絡、量子感測與量子材料工程,並為可擴展、容錯的量子計算開啟新篇章。 👉[完整文章](https://reurl.cc/DORkZe) --- ##

QuantWare「Contralto」量子處理器榮獲 2025 年 Quantum Effects 大獎:引領量子錯誤校正新時代

QuantWare Contralto QPU
QuantWare「Contralto」量子處理器榮獲 Quantum Effects Award

2025 年 10 月 8 日,荷蘭量子硬體公司 **QuantWare** 宣布其旗艦產品 **「Contralto」量子處理器** 榮獲 2025 年 *Quantum Effects Award*,以表彰其在 **量子錯誤校正(Quantum Error Correction, QEC)** 技術與可擴展架構方面的突破。該獎項於德國斯圖加特 *Quantum Effects 2025* 大會頒發,象徵 Contralto 已成為歐洲量子硬體創新的代表成果。 - **技術亮點一覽** 1. **開放式超導量子架構** Contralto 採用 64 量子位元超導晶片設計,具備可模組化擴展能力,支援多種量子拓撲與錯誤校正碼(包含 Surface Code 與 Bacon-Shor)。 2. **錯誤校正與一致性提升** 晶片整合先進的噪聲抑制技術與校正電路控制,使得平均閘(gate)錯誤率降至 10⁻⁴ 級別,為中型可容錯運算奠定實驗基礎。 3. **支援開放量子開發生態** Contralto 延續 QuantWare 的「Open Quantum Hardware」理念,允許研究團隊與初創企業直接採購並整合該處理器,用於自建量子系統。 - **為什麼這值得關注?** 1. **歐洲量子硬體自主化里程碑** Contralto 的成功證明歐洲企業能獨立研發高性能 QPU,不再完全依賴美國或亞洲供應鏈。 2. **從可擴展設計走向容錯實現** 其錯誤校正功能使 Contralto 不僅是硬體展示,更是邁向容錯量子計算(Fault-Tolerant Quantum Computing) 的實驗平台。 3. **量子開放硬體運動的推手** QuantWare 的開放式 QPU 模型正在改變量子產業結構,讓研究機構能以更低成本實現定制化量子實驗。 - **生態系與未來展望** QuantWare 表示,Contralto 的設計理念是為歐洲量子科技建立「共用基礎設施」。未來,公司將持續推進 128–256 qubit 等級的 QPU 開發計畫,並與歐洲多所研究中心(如 QuTech、CEA-Leti、IQM)合作,建立開放式測試平台。Quantum Effects 評審團指出,Contralto 的開源架構將促進量子產業間的協作,並加速 QEC 技術的產業化。長遠來看,這將推動歐洲從「量子研究」邁向「量子製造」,實現真正具競爭力的硬體生態。 👉[完整文章](https://reurl.cc/Mza5jp) --- ##

IBM 推出 AI 驅動的加密管理平台,迎戰量子時代資料風險

IBM AI-Driven Cryptography Manager
IBM AI-Driven Cryptography Manager 平台示意

2025 年 10 月 8 日,**IBM** 宣布推出全新平台 **「AI-Driven Cryptography Manager」**,專為企業應對 **量子時代的資料安全挑戰(Quantum Data Risks)** 而設計。 此系統結合人工智慧與後量子密碼(Post-Quantum Cryptography, PQC)技術,能自動偵測加密漏洞、預測量子風險,並協助企業平順完成加密轉型。 - **技術亮點一覽** 1. **AI 智能加密盤點與風險評估** 系統可自動掃描企業資料庫與通信架構,識別過時加密協定(如 RSA、ECC),並生成風險等級報告。 2. **後量子密碼整合支援** IBM 將 NIST PQC 標準算法(CRYSTALS-Kyber、Dilithium 等)納入平台,用戶可透過最小代碼變更完成升級。 3. **動態密鑰管理與即時政策建議** 透過 AI 模型預測潛在攻擊路徑,自動調整密鑰輪換頻率與演算法組合,實現自適應密碼治理(Adaptive Cryptography Governance)。 - **為什麼這值得關注?** 1. **從量子威脅到企業行動方案的轉折** IBM 將抽象的量子風險轉化為可執行治理策略,標誌量子安全商業化的新階段。 2. **AI × PQC 的雙重防線** 傳統加密管理依賴靜態規則,而 AI 模型能動態預測攻擊路徑,形成主動防禦架構。 3. **大型企業數位合規新標準** 平台將整合至 IBM Cloud 與 Red Hat OpenShift,協助金融、能源與政府部門完成量子就緒(Quantum Readiness)轉型。 - **生態系與未來展望** IBM 的平台象徵「安全治理自動化(Automated Security Governance)」的新趨勢。 隨著量子演算法突破,企業需採取持續監控與自我修復策略。該平台將與 IBM Quantum、Security Verify、QRadar Suite 深度整合,成為企業邁入 **「量子網絡安全時代(Quantum-Ready Enterprise Era)」** 的核心基礎。 👉[完整文章](https://reurl.cc/9n21ax) --- ##

NTT Research 打破「一晶片一功能」極限:發表可程式化非線性光子晶片

NTT Programmable Nonlinear Photonics Chip
NTT Research 發表全球首款可程式化非線性光子晶片

2025 年 10 月 9 日,**NTT Research** 宣布其量子與光子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全球首款 **「可程式化非線性光子晶片(Programmable Nonlinear Photonics Chip)」**,突破了長期以來「一裝置僅能執行單一光學功能」的限制。這項成果由 NTT、史丹佛大學(Stanford University)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(UC Berkeley)共同完成,象徵光子技術正邁向可重構、通用化的新時代。 - **技術亮點一覽** 1. **多功能可重構光子架構** 新晶片結合非線性光學材料(Lithium Niobate on Insulator, LNOI) 與 電控波導網絡(Electro-Optic Network),可即時調整光學參數執行倍頻(SHG)、混頻(FWM)與調變任務。 2. **軟體可程式化光學運算** 研究團隊開發了對應的控制介面,可透過軟體設定晶片內電場與相位配置,使其成為「光學可編程處理器」。 3. **超越傳統專用光子器件** 傳統非線性光子元件需針對特定任務製作,而該晶片可在單一硬體中實現多重運算任務,效率提升高達 10 倍以上。 - **為什麼這值得關注?** 1. **改寫光子運算與通訊設計邏輯** 這項研究打破了光子晶片需「專用設計」的思維,將光子技術帶入可重構計算(Reconfigurable Computing)新時代。 2. **量子與經典光學融合突破** 該架構可同時支援 經典光通訊、類腦光學計算與量子訊號處理,具潛力成為通用光學平台。 3. **推動光子產業摩爾定律延伸** 可程式化光子晶片將使光學系統具備演算法層的可更新性,類似電子晶片在軟體驅動下持續演進的能力。 - **生態系與未來展望** 這項技術被視為 「光子版本的 FPGA(Field-Programmable Gate Array)」。NTT Research 計畫在未來兩年內擴展晶片規模,並測試其在 光學 AI 加速器、量子網絡節點與混合運算平台 上的應用潛力。 隨著可編程非線性光子晶片的問世,研究人員預期這將成為新一代 **「通用光子運算基礎(Universal Photonics Platform)」**,推動光子計算與量子光學的融合發展,並改變光學產業的設計與製造模式。 👉[完整文章](https://reurl.cc/qYQZjD) --- ##

Q-CTRL 量子導航系統入選《TIME》2025 年最佳發明,重塑全球定位技術新格局

Q-CTRL Quantum Navigation System
Q-CTRL 量子導航系統榮登《TIME》2025 年最佳發明榜

2025 年 10 月 9 日,澳洲量子技術公司 **Q-CTRL** 宣布,其開發的 **量子導航系統(Quantum Navigation System)** 榮登《TIME》雜誌「2025 年最佳發明(Best Inventions of 2025)」榜單。 該系統能在 **無需衛星訊號** 的環境中精準定位,被視為 **後 GPS 時代的自主導航技術**,展現量子感測的實際工程突破。 - **技術亮點一覽** 1. **量子感測核心技術** 該導航系統基於 量子干涉儀(Quantum Interferometry) 原理,使用原子尺度的感測器測量慣性變化,可在無 GPS 訊號環境中持續追蹤位置與方向。 2. **內建 Q-CTRL 控制軟體** 系統搭載公司自研的 quantum control optimization 演算法,能即時修正感測誤差,顯著提升穩定性與靈敏度。 3. **軍民雙用潛力** 除航太、國防外,該技術亦可應用於自駕車、潛艇、礦業探勘與深海研究等無衛星環境。 - **為什麼這值得關注?** 1. **量子感測走出實驗室** Q-CTRL 的成就證明量子技術不再停留於理論或量子電腦領域,而能以商業化產品形態進入基礎設施應用。 2. **全球定位技術的結構性補強** 傳統 GPS 系統容易受天氣與干擾影響,而量子導航可作為 「無衛星備援導航層(GNSS-Independent Backup Layer)」,對國防與交通安全意義重大。 3. **澳洲量子產業的國際突破** Q-CTRL 成為首家連續登上《TIME》創新榜的澳洲量子公司,象徵澳洲在量子感測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。 - **生態系與未來展望** Q-CTRL 的量子導航系統展示了 量子技術產業化的下一個前沿:量子感測(Quantum Sensing)。隨著全球政府與企業加強基礎設施防護需求,該技術有望成為 戰略性導航標準,並與量子通訊、量子計算並列為「三大量子應用支柱」。Q-CTRL 計畫未來將此系統小型化與晶片化,推動 Quantum-on-a-Chip 解決方案,讓智慧載具與無人系統能在任何環境下自我定位與運作。這項發明不僅是工程突破,更標誌著人類進入 「後 GPS 時代(Post-Satellite Era)」 的開端。 👉[完整文章](https://reurl.cc/89d5xb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