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
林昱誠(Yu-Cheng Lin)
閱讀時間:
5
分鐘
## 量子退火 然而在現實中,因爲環境干擾,外加我們其實難以知道 $T$ 要是多少才計算完(理論上,$T$ 無限大時能保證系統會跑到基態),難以真正地實現 adiabatic,但不代表我們就放棄這條路線,反之人類做出類似 adiabatic 的 quantum annealer,概念類似但因為是一種閹割版的 adiabatic,所以不像是 adiabatic 能實現 universal quantum computing,反之只能求解特定問題,就是我們前面花很多時間鋪陳的 QUBO 問題。
Ising model
量子退火架構

Picture comes from Wiki

在上一節,我們提到了 adiabatic 的公式: \begin{align}\tag{1} H(t)=A(t)H_0+B(t)H_1 \end{align} 在 quantum annealer 裡,在一開始的時候,各個 qubit 互相獨立且還沒有施加磁場,這時候系統的能量就是每個 qubit 的能量加起來: \begin{align} H_0=-\sum_{i=0}^{N-1} X_i \end{align} 其中 $N$ 是 qubits 數。當計算完成後,系統的能量值就跟 Ising model 類似: \begin{align} H_1=-\sum_i h_i z_i - \sum_{ij} J_{ij}z_iz_j \end{align} 將上面兩式代入(1)式變成: \begin{align} H(t)=-A(t)\sum_{i=0}^{N-1} X_i-B(t)\bigg[\sum_i h_i z_i+\sum_{ij} J_{ij}z_iz_j\bigg] \end{align} 在 quantum annealer 中,我們稱 $T$ 為 annealing time,$A$ 與 $B$ 則為 annealing schedule。 就如同一開始我們說的,即便 quantum annealer 看起來與 adiabatic 非常相像,但真實的計算環境其實是有環境干擾,而且我們不知道最適合的 $T$ 是什麼時候,這只能透過不斷嘗試實驗去累積經驗,這兩個主因讓 quantum annealer 算出來的答案不一定會是該問題的精確解,但會是一個不錯的答案。
課程目錄